国清寺发表时间:2017-11-03 13:36 原寺位于如东掘港镇东营,唐元和间(806~815)建。唐文宗开成三年(838),日本请益僧圆仁,随遣唐使来中国。在海口登陆后,途经掘港,于该寺住宿十多天。圓仁所著《入唐求法巡礼行记》第一卷中记载:“东梁丰村东去十八里,有沿海村,村里有寺,名国清寺。大使为憩漂劳,于此住宿。”后毁于兵燹之灾。明万历九年(1581)重建。清代又几度重修。民国15年(1926)修理殿宇,装塑佛像,历经三载,使之重新,蔚为壮观。 昔日国清寺建筑规模为三进,主要结构有天王殿、大雄宝殷、藏经楼,两厢有祖堂、客厅及僧察等,计40余间。寺后院有菜园约2 亩多,中门堂上方镶有石额“国清古刹”四字。天王殿内有弥勒佛及韦驮天将,旁有四天王。大雄宝殿,造型为官殿式,高达6 丈,重檐卷角,气魄宏伟。外观为两层,各层皆有匾额,上书“大雄宝殷”,下书“功深德大”,殿中释迦牟尼佛塑像高大。旁列二侍者,东为梵王,手执龙香; 西为帝释,手托戒钵。两侧分座十八罗汉。释迦佛像后壁为观音大士、善才、龙女。“五十三参”上悬有匾额“香海慈云”,天花顶板中央绘有九幅龙狮五彩图案,光彩夺目。两侧抱柱皆悬有长句楹联。 大殿前有水井两眼,一日“江井”其味甘;一曰“海井”其味咸。大殿向后,即为藏经楼,楼前有银杏两株,为唐元和间物,高大挺拔,苍枝碧叶,历千年而不衰。藏经楼上设有佛龛,供奉释迦佛、弥陀佛、药师佛,两旁分坐十二圆觉,藏经橱內藏有明永乐朝刊本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81卷,及近代影印《宋硕砂藏经》等藏经,《华严经》存残本26卷,由县图书馆收藏。 民国33年(1944) 曾对寺庙股字维修。 民国35年(1946)农历冬月,国民党军队进攻掘港,拆除天王段部分建筑和藏经楼、两厢房。“文化大革命”期问,寺中佛像、法器、经典、文物等损失殆尽。1968年冬,大雄宝殿被全部拆除。 1991年6月10日,经如东县人民政府批准,在距掘港西南3公里处的原方泉庙址重建掘港国清寺。1992年已建成西厢房等10余间。 |